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kb/oa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1 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向更高层级跃升的产物,对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定功能。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特征,从这些重要特征出发,不难看出新质生产力对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阶段,教育、科技、人才所展现的潜力逐渐凸显,教育也将对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的反馈效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开放性、创新性、人本性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以新质生产力作为突破困境的解决之道,通过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多项要素资源以提高新质生产力转化能力、深化新质技术研发推动乡村教育创新转型、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人本内涵宣传力度以加强人本性教育层面落实,不断开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1 9 1506942 曾祥明,李欣悦 非肯定性:一种对教育行动内在逻辑与智慧的独到把握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0 人类教育行动始终面临着人的内在自由与外在强制之间的张力与悖论,对这种困境的克服便是教育智慧的核心之所在。“非肯定性”是面对教育困境时一种较为独到的思考方式,是对单纯“肯定性”及“否定性”的扬弃。教育的过程既不能以仅诉诸于肯定性的方式去传递与塑造,也不能以仅诉诸于否定性的方式去批判与解构,而是应以非肯定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之中。作为对人类教育行动内在逻辑的独到把握,非肯定性为重新反思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且更为深邃的视野。在对教育内涵的把握方面,非肯定性意味着对受教育者主动性的召唤;在看待教育与社会关系方面,非肯定性意味着任何外部社会的教育要求都必定要经过教育性转化;在素养培育方面,非肯定性意味着对教育互动过程本身的关注。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10 16 1527501 王有升,杨昊霖 代际传递:高校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的现象解读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9 相比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投资回报表现得更为直接,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程度影响着教育公平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研究利用双重差分法,以高校扩招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作为外生政策冲击,检验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校扩招强化了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现象,父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其子辈在高校扩招中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庭经济资源中的家庭收入越高,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越大;家庭文化资源中的父母高等教育学历层次越高,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也会提升;家庭社会资源中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体制内职业,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会提升。因此,应该进一步深化教育政策改革,适当弱化高等教育代际传递,增加社会流动,缓解教育公平问题。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17 26 1595168 倪星1,2,曾定茜1 高等教育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上市公司样本的微观实证研究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8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高等教育因兼具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的作用,在我国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背景下会对微观层面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基于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样本数据,从企业人均创利和ESG表现两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在总体上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受教育层次高的人员越多,促进作用越大;高等教育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为改善经营效率和推动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内部劳动要素密集度和创新程度异质性,以及外部所在城市劳动力程度和是否属于高科技行业异质性。由于高等教育也是企业微观层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来源,我国应进一步细化高等教育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微观支撑。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27 37 1063052 余官胜,刘敏,郭妙梅 智慧教育环境下体验式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吗?——基于32篇国内外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7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和深入反思来促进知识增长、技能提升和明确价值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体验式学习对学习效果影响究竟如何尚存争议,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32篇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验式学习对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具有中等偏上的促进作用,在认知(g=0.768)、情感(g=0.507)和动作技能(g=0.835)3个维度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学段、学习周期、学科领域及测评工具均对学习效果有调节作用:大学阶段及实践性学科中的效果尤为突出,短期和中期周期对学习效果影响较为显著,结合标准化测评工具能够有效体现学习效果。应构建多模态融合的学习生态系统,设计匹配学段与学科特性的体验任务,制定适配不同特点的体验式学习方案,以及构建综合性体验式学习测评体系来进行优化。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38 51 2317787 诸园,方程 “三孩”政策下山东省城乡托育服务资源供需预测与规划——基于对2023—2050年0~3岁婴幼儿数量的估算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6 “三孩”政策下,托育服务是激励生育潜力释放的关键。研判山东省托育服务适龄人口及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运用CPPS2020人口预测软件,基于山东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城乡人口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23—2050年,山东省0~3岁婴幼儿变化呈“下降—回升—下降”的波浪形态,波谷为2030年,波峰为2043年,且全省和城镇降幅低于升幅,乡村反之。以40%的入托率测算,全省、城镇和乡村的托育服务资源需求变化呈V形,将分别于2043、2045、2041年达峰后回落。基于此,可通过建立托育适龄人口数据共享机制和预测系统、健全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保障机制、构建城乡托育服务资源跨周期精准调节机制、统筹规划不同班级类型的数量规模等策略,应对省域托育服务的资源供需变动。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52 65 4422967 袭祥荣,苗松,夏紫藤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生主体性培育论析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5 主体教育实验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并发展的教育实践与理论创新。主体教育以其“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和对学生主体性张扬的关注,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主体教育的深化成为回应教育现代化需求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因其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逐渐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抓手。项目式学习不仅契合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也为主体教育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契机。以主体教育为理论背景,重点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学生主体性培养中的实践价值与可行性,分析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反思,为推动主体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深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66 73 1009507 桑国元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4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和父母参与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儿童执行功能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父母参与问卷,对405名学前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前儿童执行功能问题总分为(66.80±14.4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亲子关系、父母参与、儿童执行功能问题两两相关(r=-0.495~0.343,p<0.001);亲子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执行功能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56.80%;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亲子关系影响执行功能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β=-0.099,p=0.023)。高水平的父母参与下,亲子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执行功能间的中介作用更强。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和高质量、高水平的父母参与是加强该正向影响的重要路径。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74 82 1159332 王娟1,杨娟1,张肖1,张攀2 大学生求职主动性、生涯适应力与求职结果的关系探究——基于516名高校毕业生的实证分析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3 为考察大学生求职主动性、生涯适应力与求职结果之间的关系,对516名高校毕业生进行量表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回归与中介分析。研究认为,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分别对求职结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具有人群异质性;专业相关度、业缘关系影响着学生的求职结果;生涯适应力作为中介变量,部分解释了求职主动性对大学生首年年薪的作用机制;在交互效应中,业缘型社会关系正向弥补了求职时效中的学历差距,说明学校教育创造的业缘关系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83 92 1111719 李妍,陈嘉玲 活动理论视角下在线教学生师互动设计研究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2 在线教学使生师互动场域从物理空间转移到数字空间,数字技术在重构生师互动新形态的同时,生师互动也受到技术逻辑的结构性约束。以活动理论为视角,对在线教学中的生师互动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在线教学生师互动存在中介系统复杂、强调规则与分工、需要以共同体为基础、具有更高成本等四大特点;具体可以归纳为教师、客体、学生个体互动,教师、客体、学生群体互动,学习共同体、客体互动等三种互动类型。在实践中,在线教学生师互动要遵循以问题为牵引、以共同体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原则对其内容、过程与体系进行设计。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93 100 1923065 王兴宇,陈恺 福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缺失归因与提升路径研究 /j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 为应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针对当下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方向)学生普遍存在的审美认知偏差、审美判断力不足以及审美实践能力欠缺等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剖析以上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学生文化素养缺失、价值取向变化、多元文化冲击等方面的影响,进而阐述应从审美认知的多维度拓展、提升审美判断力的深度与独立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钢琴教育新模式三个方面大力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 2025年06月17 00:00 2025年03期 101 110 2060738 施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