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 /tyb/oa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条件组构、功能定位与推进向度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12 建设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顺应国家教育政策、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应有之义。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与逻辑推理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条件组构、功能定位与推进向度进行系统解析。研究认为: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强化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组织有序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动、推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共用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条件组构;其功能定位是:共修体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田、共增高校体育教师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守渠力、激发高校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反思的能动度、提升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精准度、延展各类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统筹度;在设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推进向度时,需要从政策与制度联络、设计与应用联结、教学与教研联手、线上与线下联动、校内与校外联合五大方面着手,进而强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质量,实现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双重功效。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1 9 1467523 赵富学1,2,李林1,2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研究视角,探究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方略。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化道路。其功能和价值表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体系;塑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服务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核心的国家目标;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本色的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作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有历史诉求、现实需求,又有未来追求,要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远景目标,必须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指引,不断推进体育制度公正、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推动体育教育现代化和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支撑保障。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10 18 971095 林桥兵1,张骞1,夏力2,熊焰3 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10 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是实现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阐发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逻辑:加强党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障,推动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走中国特色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是基本路径,深化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社会化改革是有力举措,完善体育社会组织自治和他治是重要手段。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党建引领领悟力不高、执行力不足、组织力不强、监督力不够。从而提出优化路径:以“党建硬”带动“发展硬”,筑就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以“党建实”促进“业务实”,发挥好体育社会组织多元功能;以“党建优”引领“治理优”,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19 25 1613094 陈丛刊1,梁茗1,王思贝2 我国体育组织善治理念重述与路径构建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9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立良法以行善治”的重要命题以来,我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善治理论,人们不禁反思中西方语境下体育善治内涵是否相同,体育组织实现善治的路径是否相同。通过文献资料、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西方语境下体育善治的自治基础,反思西方体育善治改革的实效问题,认为我国体育组织善治改革不能照搬西方体育善治模式。阐述中国特色体育善治的内涵,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与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体育善治的指导思想。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组织善治之路,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要全面深化体育管理机制改革,健全体育组织自治制度;体育组织需优化内部治理,提升自治能力。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26 33 948166 王睿康1,李钰莹2 多重制度逻辑理论视角下马拉松赛事风险的生成机理与化解策略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8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理论视角,马拉松赛事风险生成于国家的战略逻辑、地方政府的科层制逻辑、运营企业的市场逻辑和参赛运动员个人的自利逻辑这四重制度逻辑的互动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赛事安全发展的理念与战略设计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政府因政绩偏好与政治晋升会产生政策执行偏差,一些运营企业因追求收益和契约精神而被动防范赛事风险,一些参赛运动员追求超越自我、愉悦和炫耀性消费而遗弃自身安全。鉴于此,化解马拉松赛事风险,确保赛事安全、有序、欢乐、和谐,要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促进多元主体的价值融合;施行基于属地管理的精细化风险治理,破解科层部门的政策执行困境;平衡政-社-企三者关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的风险共治格局;回归赛事本原,让参赛者享受身体与精神共同欢愉的赛事真谛。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34 42 1973414 黄明亮,林峰 新世纪以来我国武术教育学术研究的述评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7 为使武术教育走出尴尬的发展境地,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新世纪以来(2000—2022年)武术教育研究的研究情况、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内容进行客观的回顾与评析,试图探析未来武术教育的研究道路。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380篇与武术教育研究高度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武术教育研究发文量总体起伏不定,研究学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密切且稳定的合作模式,研究热点分为对武术融入学校教育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两大方面,该领域研究难以突破形成新的研究热点需加以注意,在未来研究中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仍将是前沿热点。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43 52 4468054 黄逸桓,高楚兰 男子赛艇运动员血浆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6 为探究男子赛艇运动员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采用高效化学同位素标记LC-MS技术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前后的血浆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应用三层级代谢物鉴定方法对代谢物进行结构鉴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火山图分析等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将差异代谢物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KEGG注释与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运动后检测到423种可信度较高的代谢物,与运动前相比共筛选出26种差异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7种显著升高(VIP>1,FC>1.5,P<0.05),9种显著降低(VIP>1,FC<0.67,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嘧啶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等生物代谢通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结论: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运动前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抗坏血酸、半胱氨和3-亚砜-L-丙氨酸等多种氧化应激产物显著影响着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研究建议可将抗坏血酸作为赛艇运动员比赛或训练前后的重要营养补给,以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缓疲劳造成的应激反应。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53 61 3934529 姚安1,刘勇强2,林家仕1 新时代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再师范化研究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5 进入新时代,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着从去师范化到再师范化的二次转型。由此,基于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究综合化发展背景下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去师范化”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重塑路径。结果表明:师范院校百年的体育师范文化底蕴、牢固构筑的体育师范专业优势、成熟稳定的体育师范教育培养模式、长久累积的体育社会实践资源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形成了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再师范化转型的现实基础。基于此,建议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构建正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助推再师范化转型,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准,保障师范教育质量,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满足师范教育需要和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优化师范教育环境的实践路径,以此来促进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再师范化转型的早日实现。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62 67 910282 王虎1,王春伟2,张涵柏2,姜勇2 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4 根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与要求,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应回应需求、准确定位、明确预期发展;毕业要求指标体系设置须有效支撑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合理构建应着力学生专业能力、素养养成并有效支撑毕业要求及高质量达标;实践环节培养须强化形成稳定的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研究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质量发展的建设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凝练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特色;以“一流课程”促进课程质量建设,重塑课程目标和评价方法;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构建第一、第二课堂有效融合的“学练赛”育人模式,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质量发展。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68 74 936706 宋强,邹勇强,骆开钰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3 课程是学校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核心所在,课程改革更是高校体育进行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密切关注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随之提出,推动体育从教育舞台边缘逐渐走向教育“C位”,为了更好的迎合体育在社会中地位的转变,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了关键。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变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时代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学生个性化发展、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审视,明确改革“痛点”“难点”,从价值取向选择、课程主体间新理念、体育课程改革话语、体育课程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改革策略,旨在结合时代要求推动高校体育实现创新发展。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75 79 1677486 崔菱麟 我国备战巴黎奥运会新增项目策略研究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2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80 85 1561227 李焓铷1,刘涛2 福建省大学生三人篮球赛男队攻防能力分析——以2023年福建省大学生三人篮球赛男子高水平组为例 /ty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40201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23年福建省大学生三人篮球赛男子高水平组的10支队伍之间的共24场比赛的数据进行技术统计。运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SR)对10支参赛队伍的攻防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比赛中队伍的防守能力对于比赛排名的影响要大于进攻能力对于比赛排名的影响;攻防能力越强的队伍比赛排名越高。建议增加大学生球员身体对抗训练,鼓励其进行攻击性的防守。 2024年06月06 00:00 2024年02期 86 92 914630 李秋生,段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