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zkb/oa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大口黑鲈抗维氏气单胞菌的候选基因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12 为减少假阳性,对患病和未患病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各96尾进行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群体在亲缘关系上接近,没有明显的群体分层,但未患病群体的遗传分化明显低于患病群体。对192尾大口黑鲈重测序个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选择信号分析,定位了与抗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关的染色体区段及变异位点,并在2、5、12和17号染色体中定位了12个与抗病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cxadr和vtcn1基因在免疫应答中作用明显,多个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igl)可能在鱼类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07 318 2925670 杜金辉1,叶坤1,周凡2,章海鑫3,张燕萍3,陈文静3,李完波1,徐先栋3,韩芳1 美洲鳗鲡nk-lysin基因克隆及其抗菌活性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11 为探究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阳离子型抗菌肽Nk-lysin的功能,克隆了美洲鳗鲡nk-lysin基因(Arnk-lysin),其开放阅读框为396 bp,编码131个氨基酸。序列预测分析发现Ar-Nk-lysin含一个信号肽,一个Sap B结构域和 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r-Nk-lysin的79—98位氨基酸肽段(Ar-Nk-lysin79—98)能显著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如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同时,Ar-Nk-lysin79—98可增强嗜水气单胞菌的细菌外膜通透性,并破坏其细胞膜,引起细胞质外泄,导致细菌死亡。说明美洲鳗鲡Ar-Nk-lysin具有一定的抗菌、杀菌活性。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19 329 4333457 汲广硕1,李东利1,2,3,梁英1,2,3,熊静1,2,3,黄贝1,2,3,黄文树1,2,3 一株海洋源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10 从厦门市集美区近海自然海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海洋红酵母菌JMRY-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及18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进一步探究其生长特性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胶红酵母JMRY-1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 ℃;最适pH值为4.0;0~12 h为对数生长期,12~40 h为稳定期,40 h后进入衰亡期,28 h时生物量达到峰值(15.83 g/L)。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类胡萝卜素合成条件,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即温度为28 ℃、时间为72 h、接种量为8%、转速为180 r/min,在此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产量达10.90 mg/L,较初始条件提升42.30%。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30 337 963482 张婷婷1,李元跃1,2,陈政强1,2,陈尚军1 不同锌质量浓度下海洋微藻生长对磷形态的响应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9 以3种常见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威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和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为实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研究其在不同锌质量浓度下的生长差异及其对不同形态磷源 (β-甘油磷酸钠 (有机磷) 和磷酸二氢钠 (无机磷)) 的响应。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锌在有机磷环境下对三种藻细胞密度的促进作用均高于无机磷环境 (P< 0.05),但对PSⅡ的最大光转换效率 (Fv/Fm) 影响不显著(P>0.05);在高质量浓度锌环境下,锌对三种海洋微藻呈现明显的毒害作用。通过拟合S型剂量-响应曲线发现,3种微藻对锌毒性的耐受性由高至低分别为三角褐指藻>威氏海链藻>东海原甲藻;与无机磷环境相比,有机磷环境下锌对威氏海链藻96 h半抑制效应(EC50)值增加20.4%,对东海原甲藻96 h-EC50值却减少9.5%,而三角褐指藻在两种磷源环境下96 h-EC50值基本相等。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38 347 2731519 陈小煌1,2,杨航1,田永强3,邹毅彬1,2,黄旭光1,2 重组耐碱性蛋白A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发酵优化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8 对重组耐碱性蛋白A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进行发酵优化以提高目标蛋白表达量,筛选出TB培养基作为基础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水平上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然后在最优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通过30 L发酵罐进行放大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8 g/L、大豆蛋白胨12 g/L、酵母浸粉24 g/L、 KH2PO423.1 g/L、K2HPO4 125.4 g/L ,pH =7.0;最优摇瓶发酵条件为5%接种量、40%装液量、37 ℃培养至工程菌株A(600)=0.8时加入0.3 mmol/L IPTG、37 ℃诱导8 h,优化后的蛋白A表达量为优化前的3.01倍。30 L发酵罐放大验证结果表明,37 ℃诱导8 h后,蛋白A表达量达到最高,与摇瓶水平优化结果一致。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48 356 1941905 黄玲珑1,蓝萌萌1,倪辉2,李志朋1,3,洪菲菲4,洪清林4,姜泽东1,3,朱艳冰1,3 数字孪生船舶电力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7 为提高船舶电力设备管理效率,预测船舶航行过程中电力设备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及时进行报警,提醒船端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搭建了数字孪生的可视化船舶电力智能监测系统。将船舶实体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分析、数字化模型和通信平台等同步到虚拟数字端进行可视化呈现,调整和优化船舶电力系统虚拟模型,实现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测,降低人工检查的失误率,提高监控效率。与人工摘抄数据监测反馈系统相比,数字孪生船舶电力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管理成效提升13%,监测精确度提升12.3%,使系统安全性能、电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的预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57 363 4329377 曾步辉1,2,麻炜晨1,姜箫恒1,尚文嘉1,陈宇1 大型实训船火灾情景下人员安全疏散路径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6 提出大型实训船火灾情景下的人员逃生路线规划方案。首先,通过PyroSim软件建立“育德”轮船舶三维模型,对学员生活层(甲板D)中的船舱宿舍、图书阅览室、被服间三种典型场所进行火灾情景模拟仿真,并将舱室内平面环境离散化为二维栅格图。接着,优化蚁群算法,设计曲线圆滑的路径,使逃生路径更符合人员行走规律;将单一起点单一终点改为单一起点多个终点,实现不同情景下的多条逃生路径规划。然后,基于Pathfinder及规划的路径,模拟船舱宿舍情景下的人员疏散,结果显示,在有路径指引下人员疏散时间由107 s缩短至96 s,疏散效率提高。最后,将甲板D分为8个区域,分别针对三种典型场所的火灾情景,确定了各区域在0、120与240 s时的最优疏散路径及可选择疏散路径,并据此制作逃生指导手册。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64 373 6530555 王敬钰,赵强,徐生磊 水下油气混输管道在不同流型下的泄漏过程数值模拟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5 针对管道内不同流型,基于Fluent对水下油气混输管道的泄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二维模型能准确模拟水平管道中四种典型流型(气泡流、分层流、冲击流和环状流)。2)不同流型下的油气泄漏扩散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液为主、掺杂气泡的射流泄漏,如气泡流;另一类以高速气体为主、掺杂细小液滴的射流泄漏,如分层流、环状流和冲击流。3)气体泄漏表现出较高的喷射速率、扩散速度和范围。4)在以气体为主的泄漏过程中,管内气体折算速度对初期油气扩散形态影响较小。具体而言,气泡流下的泄漏呈混合液柱射流,持续不断喷射;分层流下的泄漏会激起一道液峰,致使气体包夹油液持续泄漏而出,泄漏形态相对减小;冲击流下的泄漏,由于流动的间歇性特征,液塞区高速流动使得溢油量较低,泄漏主要以气体为主;环状流下的泄漏同样以气体泄漏为主。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74 382 2824180 吴凯旋,张军 餐具视觉分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4 基于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和OpenCV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利用CenterNet目标检测网络对餐具进行检测,实现无人化分拣装箱。工控机与工业相机通过以太网连接,同时与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和机器人通过Modbus TCP通信。通过相机像素坐标与机器人的世界坐标进行标定,实现了餐具的机器人坐标定位,并控制机器人在分拣线上完成餐具的动态分拣装箱。试验结果表明:当传送速度为5 m·min-1且分拣定位精度≤2 mm时,单台机器人每小时可分拣餐具1800个以上,正确率为100%,达到实用要求。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83 388 2131836 曾伟民1,郑东强1,周海峰2,李波1,王云超1 基于间歇边界控制的ODE-PDE渐近稳定性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3 采用一种非周期间歇边界控制方法,研究一类一阶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ODE)和双曲型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PDE)级联系统的渐近稳定性问题。通过控制周期和控制宽度均不固定的间歇边界控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微分不等式,得到一类一阶ODE-双曲型PDE级联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89 394 1282400 王钰涵,黄振坤,宾红华 RLW方程六阶空间精度的线性守恒差分格式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2 对正则长波(RLW)方程建立一个具有高精度的三层隐式差分格式,该格式具有二阶时间精度和六阶空间精度,且在离散意义下能够合理地模拟原问题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采用离散能量法和Von Neumann分析法证明了所构造数值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建格式的有效性,且该格式明显优于其他数值格式。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395 402 1046522 付天浩1,2,王晓峰1,2,刘佳垚1,2,付瑶1,2 基于灰度分布特性的QR码快速去模糊方法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401 针对MAP(maximum a posteriori)框架下QR码(quick response code)去模糊方法复原效果不佳、运行时间长的问题,为提高模糊QR码的解码能力,提出一种QR码快速去模糊方法。在改进的MAP 框架下引入基于灰度分布特性的图像先验,约束复原图像的二值特性,可有效提高QR码的复原效果,并采用改进的多尺度模糊核估计方法,抑制噪声干扰。实验表明,相比于其他基于MAP框架的二值图像去模糊方法,该方法在复原效果、运行时间以及复原后图像的识别率上均有明显优势。 2025年07月28 00:00 2025年第4期 402 408 3925485 施逸凡,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