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zsb/oa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及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创新发展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形成,批判吸纳了黑格尔、格劳秀斯等有关海洋的合理论述,明晰了海洋共有的本质属性。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为指导,在纾解人海矛盾、维护海洋权益、建设人民海军、提升海洋文化感召力、推行海洋交往新型义利观等方面作出意义重大的创新超越,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海洋观的中国化进程,在顶层设计和方法指导上引领中国海洋事业建设,也为构建全球海洋文明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中国与世界海洋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同繁荣。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1 10 1180228 詹志华,张雅卓 实现边疆人民美好生活的绿色治理:内涵逻辑、问题瓶颈与绿色路径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11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治理是实现边疆人民美好生活的理性路径选择。当前,在以边疆绿色治理推进人民美好生活的进程中,还存在着绿色发展理念淡薄、GDP至上冲动、产业结构不合理、灰色空间蔓延、灰色政策滋生及发展成果共享性不足等一系列的梗阻问题。明确绿色治理理念、发展边疆绿色经济、完善绿色政策、健全共治思维、打造绿色文化、培育绿色心理、科学测评绿色质量,是以绿色治理推进中国式边疆治理现代化,进而实现边疆人民美好生活的绿色路径。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11 18 1145625 史云贵,罗小强 现代性视域下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逻辑与实践导向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10 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同情境的探讨联系密切。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转型,对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基层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具有在地的特点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主体的改变、目标的转变和情境的变化。本研究基于现代性理论分析视角,并结合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情境,提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逻辑与实践导向,即跨领域协同、参与式议事和在地性行动。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应继续深植中国的历史脉络与在地的生活逻辑,融合治理实践与中国文化的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19 28 1196129 洪姗姗 《民法典》合同效力规则的教义学构造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贯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9 《民法典》合同效力规则的外在体系体现了合同编与总则编相互协调的规范安排,并实现了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内在体系的融贯。在教义学上,“效力”是指法律对已成立的法律行为的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评价的结果包括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但最终归结为有效和无效。有效的合同对债权具有保障力,对债务具有拘束力。无效的合同包括因内容的违法性而导致的合同无效、因“主体不合格”订立的合同未被追认而无效以及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订立的合同被撤销而无效3种。前者是当然无效、绝对无效,无补正之可能,需要承担私法和公法上的双重责任;后二者的效力可以由相关利害关系人补正,而且只承担私法上的责任。合同效力规则的外在体系是《民法典》外在体系构建的一个缩影,统领该外在体系构建的内在体系则是包括富强、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29 37 1166418 钟瑞栋 我国证券发行保荐跟投法律制度优化研究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8 在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引入了韩国的保荐跟投制度。该制度基于激励相容理论,通过绑定保荐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来压实看门人责任,促使保荐机构在IPO过程中尽职尽责,有利于解决IPO定价过高、业绩变脸等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保荐跟投制度尚不成熟,存在利益冲突、激励约束与竞争机制不足、减持规则缺位、信息披露不全面、法律责任不完善等困境。完善证券发行保荐跟投法律制度需要构建基于信息、资金和人员的保荐机构金融防火墙;设计区间化的跟投比例,同时辅之以保荐跟投债、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申请资金、设立保荐跟投税等制度;增设保荐机构分批减持以及信息披露规则;限定违规跟投的范围并设置预防性责任承担机制。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38 47 2151883 刘辉,吴俊雄 我国气候司法能动之发展动因及优化方向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7 目前,我国尚未确立真正狭义的气候变化诉讼,气候司法的专门化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在传统诉讼架构中,以能动司法回应气候变化应对诉求,为气候司法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思路。新时代能动司法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综合性特征赋予了气候司法能动“服务性社会保障”的特殊意涵。在此基础上,面对气候司法在当事人适格、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存在制度真空和实践难题,气候司法内部何以能动、何处能动、如何能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保障气候司法的公正合理可以由外向内逐步渗透,在能动司法与立法、行政的张力解读基础上,向内深究。从能动对象出发,就气候司法所涉要件的认定标准进行适度灵活的解释;从能动方法出发,利用法律发现和法律解释等司法裁判方法,将气候变化政策进行法律化处理;继而,细化能动程序,在“识别气候变化影响类型-落位气候司法能动对象-助力气候司法裁判”的程序性结构中,实现气候司法能动之优化。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48 58 1192046 张丹 当代海外中国学研究与资政服务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6 当代海外中国学最先兴起于美国,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具有当代性、现实性、世界性、工具性、跨学科性、研究方法多样性、互学互鉴性的特点。当代海外中国学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当代海外中国学各类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和整合大数据资源以实现智能资政,加强当代海外中国学成果的传播、转化与应用,学术活动、新媒体等打造资政服务品牌,推动当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建设和培养相关国际人才等方式实现资政服务。当代海外中国学研究实现资政服务的意义是:为国家提供战略决策和预判、推动当代中国学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等。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59 67 1156742 张金杰,顾犇 文化治理现代化:探索历程、本质特征与实践进路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5 文化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索历程历经了创建开拓、初步探索、体系构建、创新发展4个历史阶段。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具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古今融通与厚植文化自信相统一、坚持兼收并蓄与秉持博采众长相统一、坚持树立规范与治理柔性相统一等本质特征。新时代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要深刻把握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以“三姓”要求为根本、以“三文”根脉为抓手、以“三化”实践为驱动,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68 75 1144333 彭陈1,杜世雄2 南渡北归:葛亮“双城”新写中的“中国”讲述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4 在葛亮的城市书写与历史叙事中,“南京-香港”经验的回环互补是其极为重要的精神轨辙,他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朱雀》《浣熊》的“双城”新写,勾勒出“揭开谜底”的城市书写策略,也贯通了开掘传统文化与言说现代体验的双重创作面向。同时,这一借由“南渡北归”的跨域巡游和创作实践完成的“新写”创获,也在全球化语境下,以民族意识、文化传统为底色,多元化的现代视野为面影,为地方文明的自我言说建构起了一个流动而包容的“第三空间”,找寻到了一条在“地方-世界”互动中“讲述中国”的有效路径。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76 84 1151340 刘牧宇 多元视角下中国歌剧创作的民族化与国际化融合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3 从多元文化视角探析了中国歌剧创作的民族化与国际化融合路径。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沂蒙山》和《骆驼祥子》,发现当前中国歌剧民族化方面创新力不足,海外视野缺乏,无法实现民族化与国际化接轨。为此,提出中国歌剧未来发展的策略:在创作上坚持民族特色,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和宣传;在发展中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与世界文化融合。基于案例分析和策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85 91 1127644 卢骥 由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展看中国当代摄影的档案化特质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2 媒介特质的讨论一直是自摄影诞生起的中心话题,对本质的追问和新媒介的“渴望”,使得当代摄影似乎又回到了巴钦所描述的摄影之初的状态中。影像媒介的“纪实”功能再度得到考量,混合媒介或跨媒介实验,甚至非艺术媒介的引入,用以表达影像艺术的档案化特征,这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展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档案化的影像构成了新的交流方式,用以平等地探讨当代社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92 101 2100130 汪贤俊 中西方文化视域下“说话”与“歌唱”多维探赜与新释 /zs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201 在中西方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说话”与“歌唱”之间存在着诸多形式,这些形式本质上是说话,却又或多或少地带有歌唱的特征。“用说话训练歌唱”是一种传统的声乐训练方法,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声乐教师课堂上常用的手段。这种方法正是利用“说话”与“歌唱”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说话自然、协调、容易掌握的优势辅助歌唱训练。但是,目前对这种方法的研究只存在于历代教师的口传心授和少数文献的简单介绍中,而且大多停留在“说话对发声技术的辅助”层面。说话对歌唱的音乐性、表现力、风格把握等方面的全面辅助,目前还没有系统详细地论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唱诵”的全新概念,是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现代融合,创新构建全方位辅助歌唱的说话方式的结果。 2025年04月16 00:00 2025年02期 102 108 1110067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