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zkb/oa 大黄鱼hsd17b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启动子活性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12 克隆了大黄鱼hsd17b1基因,并对其表达模式及启动子活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873 bp,编码290个氨基酸;其mRNA在大黄鱼不同性别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主要在卵巢中表达;通过预测启动子区域,发现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一步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了核心启动子区域为-150~17 bp。这些发现提示大黄鱼hsd17b1基因可能在性类固醇激素合成及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05 213 2860800 杨强1,2,韩芳1,2,王志勇1,2 日本鳗鲡mav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11 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了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mavs)基因(Ajmavs),其开放阅读框有1368 bp,编码456个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结果显示,Ajmavs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为氨基端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s,CARD)、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prolinrich region,PRR),以及羧基端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Ajmavs与鱼类的mavs聚为一支,哺乳类、两栖类、鸟类及爬行类聚为一支。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Ajmavs在日本鳗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心脏其次,而性腺最低。用Poly I∶C(病毒RNA类似物)刺激12 h后,头肾、脾脏、肠组织中Ajmavs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是对照组的21.31、30.33和15.96倍,暗示Ajmavs参与了日本鳗鲡的抗病毒免疫反应过程。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14 224 6364230 游俊伟1,焦致远1,黄文树1,2,3,黄贝1,2,3 膨腹海马生长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的挖掘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10 传统的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生长性状的选育方法研究进展较慢,育种周期长,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可加快育种进程。但是目前关于膨腹海马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还不清楚。采集相同条件下极端快速生长(79尾)和极端缓慢生长(75尾)的膨腹海马,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检测到4 172 76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鉴定出27个与生长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它们主要分布于6号染色体上,显著关联SNP对性状的解释贡献率合计达49.53%。此外,通过挖掘SNP位点上下游50 kb区域,找到42个潜在影响生长的候选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矿物质吸收和细胞连接等相关通路。进一步分析基因在快速生长个体和缓慢生长个体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15个基因可能与膨腹海马生长性状相关。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25 236 2904925 郑磊1,2,3,梁建韬4,左小玲4,韦丽云4,闫旭4,卢柯宇4,张敏琳4,梁凯珊4,涂传灯1,2,3,何丽斌5,郑乐云1,2,3,王庆4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胎菊中残留的胺苯磺隆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9 建立了测定胎菊中残留的胺苯磺隆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具体过程为:样品粉碎,经乙腈提取,E13-5006 SPE固相萃取柱净化, Kinet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5.0 μm)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色谱条件为: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涤,0~19 min:体积分数为5%~20%的乙腈,20%乙腈保持1 min,柱温为35 ℃,流速为1.2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表明,当固相萃取4 mL甲醇作为洗脱液时,回收率显著提高,胺苯磺隆在10~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2 1,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20~0.50 ng/g,定量限(S/N=10)为0.66~1.65 ng/g。在50~200 ng/g范围的室内回收实验中,胺苯磺隆平均回收率为86.3%~103.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n=6)为3.77%。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适用于胎菊中残留的胺苯磺隆测定。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37 243 1433964 高倩妮1,2,陆宁1,2,许先猛1,2,张慧敏1,2,王梦琦1,郑文秀1,王硕1,吴宝杰1 船舶极地航行导航误差校正法分析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8 为了消除船舶极地航行时惯导系统因时长累积而成的导航误差,提出船舶模型坐标系下的双点校正法,用以预估和补偿陀螺值漂移量。此方法根据F方程式和σ方程式,构建船舶漂移角σ、格网航行方向误差和船位偏差三者关系,以及船舶漂移角和陀螺值漂移量间关系;推出双点校正法的校正措施,通过风浪流观测误差和船舶模型坐标系陀螺值漂移量关系预估和补偿陀螺值漂移量。在外力作用下,系统取得两次船首向和船位数据后,预估陀螺值漂移量,对陀螺值漂移进行补偿,并对惯导格网航向方向误差和船位偏差进行重调,从而实现系统校正。从仿真验证看出,双点校正法可精准预估船舶模型坐标系下陀螺值漂移量,且系统通过实时重调和补偿,最大限度减少了因时长累积而形成的导航误差,提升了船舶极地航行导航能力。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44 252 1847072 李成海1,冯曰林1,辛小辰1,胡甚平2 北极东北航道航行风险的熵变权模糊综合评价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7 针对现有北极东北航道航行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风险等级划分不严谨,固定的风险指标权重未能反映航行风险变化等问题,提出熵变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航行实际,筛选风、气温、能见度、海冰等11项指标,建立北极东北航道航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航行风险评价的因素集和评价集;接着,从单因素模糊评估出发,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及熵权向量,考虑风险指标权重与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后果的关联性,建立风险状态变权系数向量及熵变权向量;然后,构建熵变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于常权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船舶航行风险评价的有效模型。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53 259 919890 汪恒 基于Simulink的液压起重机吊重摆动控制的仿真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6 为了解决起重机在工作时出现的吊重摆动的问题,以实验室液压起重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液压操作系统和吊重摆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仿真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阻尼系数;在模型中设计基于吊重绳长为控制变量的零振动零导数(zero vibration and zero derivative,ZVD),并将其输入整形控制器,仿真研究起重机在3个执行机构联合操作下吊重的摆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ZVD输入整形控制器的操作模式下,对比常规操作,起重机吊重的强制摆动幅度和惯性摆动幅度平均下降56.43%、96.78%,说明采用吊重绳长作为唯一控制参数的ZVD输入整形控制器可以简便有效地控制起重机吊重的摆动。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60 268 3541627 陈明亮1,2,朱钰1,2,尹自斌1,2 摩擦纳米发电的水下流速感知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5 为满足水下流场信息感知,借鉴海洋哺乳动物胡须结构设计摩擦电式水下流速传感器(triboelectric underwater flow velocity sensor,TUFVS)。该传感器利用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流场激励下能够产生电信号的原理。同时,为探究传感器的感知特性,搭建以循环水槽为主的水下实验系统,通过分析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获得水下流速和攻角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TUFVS的感知信号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升高;传感器的信号与攻角保持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约为0.99;在攻角为90°时,感知电压信号达到峰值,感知效果最明显。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69 275 2383379 刘建华1,2,刘搏1,2,王思远1,2,徐鹏1,2,3,徐敏义1,2,王昊1,2 时滞反应扩散神经网络的预定时间同步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4 针对时滞反应扩散神经网络(reaction-diffusion neural networks,RDNN),利用预定时间稳定理论研究该网络的预定时间同步问题。基于符号函数和指数函数设计2种不同状态反馈控制器,运用Lyapunov函数和不等式技巧,建立保证驱动响应RDNN预定时间同步准则。在这2个控制器下,无论初始条件如何,所考虑的神经网络可以在预定时间内实现同步。最后,通过一个例子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76 285 6348938 赵玲,黄振坤 一些树和单圈图的电阻谱确定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3 连通图G中两顶点间的电阻距离,定义为用单位电阻代替每条边之后这两顶点在相应电网络中的等效电阻。主要研究星图、双星图和广义章鱼图的电阻谱确定问题;利用相关的电网络理论,证明这些图可以由相应电阻谱确定。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86 291 958034 周环<sup>1</sup>,倪琦<sup>1</sup>,吕宁宁<sup>2</sup>,潘向峰<sup>1</sup> 采样数据P型迭代学习下非线性系统的收敛分析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2 基于采样数据P型迭代学习控制下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新的收敛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数学归纳法(MI)与压缩映射原理(CMP)相结合,以证明系统变量的有界性和有限迭代时跟踪误差的有界收敛性。然后利用反证法(PBC)以及MI-CMP进一步证明了任何迭代中跟踪误差的鲁棒收敛性,该收敛性与迭代变化不确定性和采样周期的边界相关。通过一阶线性系统的数值仿真,所提方法在5次迭代内实现跟踪误差从0.5至0.000 8的指数收敛,且控制输入始终有界,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92 298 781606 陈娟 GTCG-Net:一种基于门控Transformer的CycleGAN视网膜图像增强方法 /z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50301 提出一个基于门控Transformer的CycleGAN视网膜图像增强方法(GTCG-Net)。通过使用生成对抗网络和循环一致性损失来实现视网膜图像的自动增强,从而改善图像质量和病变部分的可视化效果。并利用门控MLP提取更有用的特征,将生成器设计为类UNet结构,使用跳跃连接进行特征融合,以得到丰富的局部特征和细节信息。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他视网膜图像增强方法GFE-Net、SCRNET、I-SECRET等相比,GTCG-Net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伪影、恢复眼底结构和病理特征,同时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出了较好的泛化能力。 2025年05月28 00:00 2025年第3期 299 306 3111281 熊冰清,余元辉